苏军攻击日本关东军,开拓团在东北集体自杀:逃出来的孩子被补刀。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东北一个小村庄,房子着火了,里面的人抱成一团,外面的人不去救,从房屋窗户里跑出1个孩子,后面有大人追上来,随手就给孩子补了一刀,然后大人剖腹自杀……
另一个场景,妇女和孩子围成一团,日本兵往人堆里扔一颗手榴弹,轰然间,血肉横飞,躲过一劫的孩子,还被日本兵补上一刀……
这不是电影里的剧情,苏联攻击日本关东军后,日本开拓团在东北集体自杀的场面。
那么,日本开拓团为何纷纷集体自杀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日本开拓团是干嘛的?日本开拓团,顾名思义就是日本向我国东北进行大量的移民,进而改变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达到长期霸占东北的目的。日本开拓团来自日本农村,来到东北就是掠夺东北耕地(通过抢占、抢夺、超低价收购等方式),然后将土地租给本地居民种。
其实这些开拓团的人根本就不会种地,他们来了就是当监工的,奴役东北人民。
借助“开拓团”实行的移民计划,很有日本特色,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想,最初这个想法是由原日本陆军大将儿玉源太郎提出的。
儿玉源太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思想执行者,是一个战争狂人。早在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儿玉源太郎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他是满洲500万日本移民的总策划人,就在他提出这个计划没多久,就因脑溢血去世了。
儿玉源太郎提出这个移民计划时,曾得到日本内阁的支持,日本很喜欢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中国东北,也想彻底占有这个地方,但由于条件不成熟,始终没有进行移民计划。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拓团移民计划开始正式实行,计划用20年的时间,分批次向中国东北移民500-1000万人口。
期间,由于战局的影响,开拓团移民计划进展不顺,一是东北抗联力量的不断打击,二是边境苏军的虎视眈眈,日本并没有完成第一期移民计划。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加大了日本开拓团的移民,一是在这里抢夺耕地和粮食为日军提供后勤保障,二是开拓团也为日军提供兵源。
然而,随着战局的改变,特别是苏联出兵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日本关东军后,开拓团的命运发生巨变,他们逃的逃、伤的伤、死的死,大部分人都在劫难逃,命运凄惨。
我们话归原题,在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时,开拓团为何纷纷集体自杀呢?
二战期间,日本遭受原子弹之后,并没有马上投降,因为他们还有日军精锐,日本关东军。关东军还是开拓团的保护伞,是开拓团在东北生存的底气。关东军来到东北的目的,一是扫清东北境内诸如东北抗日联军等抵抗组织,二是提防苏联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拓团过来后,发现东北这边黑土地不仅适合搞农业,种出来的粮食完全能满足国内和军队需求,也适合搞重工业,制造兵器壮大军备等。可以说,东北地区就是日本梦寐以求的完美殖民地。
然而,东北的原居民人口数量很多,尽管日本已经占领了这里,但人口比例所占太少,他们也只能勉强立足。他们知道,一旦惹怒了东北的原居民,几千万人口都奋起抵抗,即使关东军再强悍,也控制不住局面的,甚至会影响到日本对外扩张的整盘战略规划。
怎么办,只能采取慢慢渗透策略,起初,只是一些军人家属来到这里,而随着东北逐渐被日军控制后,他们就开始实行了之前提出的“满洲移民计划”。1936年,日本政府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向东北进行百万移民的计划。
不过,这百万人口迁移,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国民政府和苏联军队的双重压力下,日本陆军陷在中国战局中;海军也在东南亚搞殖民;这两支日军最强大的军队压根就抽不出大量的兵力为移民护航;海军也没有那么多船只来运输这些人。
如果贸然把百万人口都移民过来,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另外,东北人也不少吃素的,地方抗日组织极多,给日军造成沉重的打击;即使被压迫的农民,表面上虽然臣服,实际上大家都憋着气呢,等时机一到,马上就变成反抗力量。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贸然一次性移民百万,还没等国军正规部队发威呢,东北人就已经奋起反抗了。
综合考虑之下,日本政府决定分批次移民,以“开拓团”的方式,以垦荒的方式,进行慢慢渗透。
那么,日本到哪去找这些百万人口呢?中上层人士肯定不行了,城市人也不能太多,他们找的都是一些贫困农民。因为常年战乱,失业人口增多,贫富差异大,造成国内矛盾重重。为了缓和矛盾,日本政府才想出这个损招,一来,可以让他们去东北剥夺老百姓,二来,可以缓解国内矛盾,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旦日本关东军和苏军开战,那么,整个东北将沦为战场,这里的人口数量会大幅度锐减,空出来的大量土地,开拓团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占有了。被剥夺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的农民成为开拓团的雇工。
开拓团的男性大多接受过军事训练,这些人可以成为关东军的兵源,也可以组成民间武装力量,牵制东北抗联,极大地缓解关东军的窘况,可以说,日本人的算盘打得非常响亮。
然而,日本的这一计划很快就落空了。1945年,苏联忽然出兵东北,越境打击日本关东军,尽管关东军顽强抵抗一阵,但最终还是败给了苏联的钢铁洪流。战事发生了一边倒的局面,苏军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扫荡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为何败得这么惨呢?在二战初期,日军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在纸面上的实力差不多,日军的装甲车和坦克也不少,但这些装备都是当年晚清政府赔款的钱买来的,战争物资也是从美国买来的。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参战后,阻断了日军的战争物资来源。美国还不断地侵蚀日本的海外殖民地,又断了一条日本物资供给渠道。
在战争的消耗下,日军没了钱,也没了物资,就不可能有那么多钢铁制造坦克。到了二战后期,日军根本就无法组建大规模的装甲部队。但美苏可不一样,美苏国内重工业生产能力异常强大,他们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每个月就能造出上千辆坦克;而日本一年才能勉强造出一两千辆,这就是综合国力的差距。
毫无疑问,关东军最终不是苏军的对手,两军交战之后,没多久关东军就出来了大溃败。大量的关东军被歼灭、被俘虏后,开拓团也失去了保护伞,他们也只能仓皇逃跑。
然而,开拓团大多都散布在东北的农村,他们离大城市和交通线都很远,不得已,他们只能徒步向南跑。
开拓团不仅要面对苏军的追击,还要躲避当地抗日组织的围剿,一路上死伤无数。好不容易,开拓团的人逃到了日军驻地,但日军这时候却嫌弃他们是累赘,哄骗他们自杀,并美其名曰“日本人不能受奴役之辱”。
命令下达后,日本人就开始逼着开拓团自杀。如果开拓团的人不愿自杀,日本军队会直接将他们集中起来自杀。当苏军进攻关东军时,日军就知道胜负已定了,他们彻底失败了,留下开拓团就是累赘。
由此可知,开拓团纷纷集体自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军方的逼迫。如果让他们自己选择,可能没有多少人会自杀,他们宁可苟活下来,等待回国的那一天。可是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披着军装的禽兽,对他们来说,日本才是一切,天皇才是一切,其他的都可以抛弃。
当然,开拓团之所以集体自杀,还有其他的原因,他们知道苏军对待俘虏的狠毒,落在苏军手里那是生不如死,还不如痛快了之,还能留个“美名”。
总之,日本开拓团的自杀,并非自愿自杀,而是被逼自杀。不过还是有一些开拓团成员躲过了自杀,他们甚至隐姓埋名,假装自己是中国人,还努力学着东北人的说话方式。
总的来说,这群开拓团本来就是最下层百姓,来到这里是被逼的,自杀也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