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历史上,曾出现了三位权势显赫的大太监,他们分别是安德海、李莲英和张兰德。这三位大太监都曾做到太监总管的位置,在宫内呼风唤雨,其结局也不尽相同。其中安德海倚仗慈禧太后宠信,在宫内骄横无比,连同治帝、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訢都不放在眼中,引起公愤。在其出宫到江南采办服饰路过山东的时候,山东巡抚丁宝桢以私自出宫为由,借机将其就地处决。
李莲英为人比较机警圆滑,没有在宫内树敌。但在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时,发现李莲英身首异处。所以到底李莲英死于非命还是病死,在学界也是莫衷一是。
而张兰德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太监总管,一直活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81岁病逝于天津,得以善终。
张兰德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德张”,“小德张”是他的宫号。
小德张的家乡是河北静海南吕官屯。这个地方由于靠近京畿,很多人为了谋生,进宫做了太监。小德张在12岁时,为生活所迫自宫净身,先在京城裕家当佣人,在15岁时,清宫内太监出现空缺,这才得以入宫进入茶坊做了一个最低级的小太监。
由于小德张的师父哈哈李非常难侍候,小德张得罪了师父,哈哈李就把小德张赶到了南府戏班。
南府是清宫内演戏和演乐的一个机构。由于慈禧太后酷爱戏曲,南府戏班经常为慈禧太后演出。所以在南宫戏班当差也是个高危职业,稍有差池,就会被老佛爷砍掉脑袋。这也是哈哈李把小德张赶入南府戏班的原因。
令哈哈李没想到的是,险象环生的南府戏班竟成为了小德张发迹的福地。
小德张为人机灵,长相俊秀,再加上他勤学苦练,很快在戏班里占有了一席之地,经常与宫外的名角杨小朵等合演曲目,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
于是,小德张很快升迁为御前近侍、御前首领,并成为太后宫二总管崔玉贵的徒弟,贴身服侍慈禧太后。
庚子事件慈禧自西安回銮后,小德张就被慈禧提升为三品御善房掌案,当时小德张只有24岁。
慈禧太后死后,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被尊为隆裕皇太后,与摄政王载沣执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小德张被隆裕皇太后提升为太监大总管,成为隆裕皇太后的心腹。
隆裕皇太后资质平平,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她非常信任小德张,对小德张的建议也是言听计从。
隆裕太后迫于形势退位后,小德张继续留在皇宫服侍隆裕。
1913年,隆裕太后病死,小德张推辞了主事的瑾妃的挽留,以原俸和原品退休出宫。
小德张出宫后,回到了家乡天津,在英租界烟台道购置房产一处做起了寓公,侍奉老母,教育侄孙,过着平静的百姓生活,远遁官场,不再参与世事纷争。
1917年,张勋复辟期间,曾力邀小德张复出,出任清宫太监总管。但小德张看透世事,婉拒了张勋的邀请。
1919年,小德张在重庆道选址另建了一处府第,这栋楼房小德张后来卖给了载振,小德张又在英租界都柏林道建起了新宅。
晚年的小德张热衷于研制丸药,施舍百姓,并虔心向佛,乐善好施。
抗战期间,小德张就收容了很多避难的乡亲,为乡亲提供餐宿,并出资助学和赈济灾民。
1949年元月,天津解放,当时的小德张已73岁高龄。由于小德张历史上并无劣迹,他依然在公馆内过着平静的日子。
次年,天津正在筹建纺织工人疗养院。由于小德张公馆环境宜人,院内假山、凉亭布局优雅,特别适宜疗养,天津纺织局于是与小德张达成协议,将该公馆转让给了纺织局,改建疗养院,小德张迁入镇南道新居。
1957年4月19日,小德张因心脏病发作病逝。
小德张在清宫内生活了22年,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其一生经历堪称传奇。1952年,当时天津的文化部门曾希望小德张撰写一部有关清宫生活的回忆录,被小德张婉拒。小德张表示不想对老主人说三道四。
小德张的一生应该说活得非常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