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门寻史,于墨处,无声息,千寻百转,方得始终。
自古便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可能按部就班,按照事先商定的原封不动地去执行,那样是要吃大亏的。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什么总是输,除了不得民心,很多时候也是老蒋瞎指挥造成的。蒋介石的军事水平远不如他自己的政治水平,搞政治老蒋有一套,搞军事,他差毛主席就远了去了。但即使如此,老蒋却不自知,经常通过电话指挥前线国军将领作战,处处掣肘国军将领,这焉能不败!反观毛主席,不仅战略布局牛,战场指挥更是用将如神,且能够虚心接受前线将领的意见,做到知己知彼,结合实际情况,拿出最好的战略战术方案。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毛泽东在城南庄召开了军事会议。在这次军事会议上,商讨了一系列应对内战的军事部署,其中就包括:中央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三个纵队调去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渡江南进,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国民党军队回师江南,以便减轻刘邓大军在中原的压力。
粟裕大将
军事会议结束后没多久,粟裕的一封电报就来了,他竟然在电报里明确拒绝南下。究竟发生了什么?粟裕为什么拒绝南下呢?最后周恩来提议让粟裕来一趟,毛泽东当机立断,发电报给粟裕,让粟裕赶到城南庄,大家当面沟通。
5月4日,粟裕风尘仆仆赶到城南庄,刚进军部的院门,毛泽东已经带着众人在院子里迎接粟裕了。粟裕赶紧立正敬礼,激动地说:“主席,我向您负荆请罪来了!不知我的电报是否干扰了中央的决心?”
毛泽东摇了摇头,满面笑意地说:“你是给我们提意见,又不是骂我们。再说我们党就是要同志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次叫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具体想法。走,进屋详谈吧!”毛泽东说罢,拍了拍粟裕的肩膀,做出了让粟裕进屋去的手势。
众人进屋后,毛泽东接着说道,“中央的决心如果是正确的,你粟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干扰不了。不仅干扰不了,我们还要撤你的职。但是我们认真分析了你的建议,认为你的建议有道理。想当面再听你详细说说。”
粟裕听完毛主席的话,看了看周恩来和朱德,见两人 都对他点头,便阐述自己的看法。
粟裕说,华野渡江南下,自然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牵制,却未必能够达到吸引蒋介石部队南回的目的。相反,十万大军过江,势必会削弱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力量,增加解放军在中原战场打歼灭战的困难,使解放军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难以打掉敌人的优势,也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改善中原的战局。之所以提出暂不过江,主要是想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
粟裕说完,本想听毛主席说些什么,但主席啥也没说,就说晚上请粟裕吃辣子鸡。粟裕在城南庄就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回到前线。他刚回到前线,军部新的军事部署就下来了,原来中央不仅完全接受了粟裕的建议,而且认为,在黄淮地区摆开战场,打一场大的战役,粟裕是最佳的指挥员人选。
淮海战役
事实证明,粟裕的想法是正确的。没过多久,粟裕接连发动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更是扭转了中原战局。之后更是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奠定了共产党在中原地区的全面胜利。
说完军神粟裕,我们再来聊聊中国古代的一位将军,绛侯周亚夫。
周亚夫,字亚夫,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周亚夫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而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就曾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拒绝过汉景帝的诏命。
周亚夫雕塑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等七个分封国以“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当吴王的乱军猛攻梁国时,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而此时梁国被叛军轮番围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今山东巨野),坚守不出。梁王多次派人求援,周亚夫就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七国之乱
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周亚夫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不过周亚夫一下子就识破了叛军的计谋,他命令却部下到西北去防御,果然周亚夫的部队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准备充分,叛军很快就被击退了。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叛军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首领吴王刘濞的人头也被人割下送来。七国之乱历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汉景帝也没有怪罪周亚夫违抗军令,反而奖励了周亚夫。
虽然兵法有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别忘了兵法还说过,“军令如山”,不是谁都可以玩“将在外”这一出的,首先这个将领得真的很厉害,毕竟将领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其次这种将领还得遇到懂他的领导,否则即使是打了胜仗,那最后轻则功过相抵,重则身死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