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的张作霖与日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他与日本人的这种默契也是被迫于当时的形势,我们知道近代中国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就是军阀混战时期,从大清帝国崩溃到北洋袁世凯复辟,这段时期形成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军阀,张作霖也是这个时期从一介草寇逐渐一步步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头号人物,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大军阀。
如果仅仅凭借张作霖本身的实力,他想要达到人生巅峰恐怕没那么容易。
彼时的日本为了维持帝国高速的发展,仅凭日本小岛国那点人口和自然资源肯定是不行的,虽然日本早在1910年就入侵朝鲜,目的就是从朝鲜掠夺人口和资源,但毕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中国,才是日本最想得到的那块肥肉。
彼时中国混乱的军阀割据状态恰好给了日本最好的机会,他们通过对老张(张作霖)的军事支持,包括但不仅限于建立军工厂、提供武器、培训士兵、建设铁路公路、学校等。虽然日本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支持老张在东北的势力来保护自己在东北的利益,这种方式在当时的中国还有很多列强采用,只不过是通过其他军阀达到目的。
而老张同学自然也很聪明,那个时代你如果自身不强大,随时会被其他势力吞并消灭。1920年与皖系火并,1922年直奉大战,1924年直奉二战,1925年浙奉擦枪走火。后面还有与冯玉祥、吴佩孚、北洋军等势力硬碰硬。这些战事老张的奉系有胜有败,背后都离不开日本人的支持,可以说张作霖就是日本人在中国的代言人,代表着日本在中国的实力。
但是最后也因为日本人的胃口越来越大,而老张在多次大战中已经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军阀,自己也飘了,不想听背后日本人的差遣才惨遭横祸,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我们回到问题本身来看,张作霖如果没有死,他敢不敢跟日军火拼到底呢?
其实正是因为老张和小日子的暧昧关系,日本人是可以不通过战争就取得自己想得到的利益的,毕竟安安稳稳的赚钱比铤而走险火中取粟简单实在多了,因为日本人当时的敌人其实是其他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老张的敌人是各路军阀和北洋军,他们各取所需穿一条裤子睡一张炕。
假设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挑起了双方的大战,活着的张作霖肯定是有胆量跟日本鱼死网破的,因为前面说到的种种原因,说到底张作霖都是为了自己一亩三分地不惜一切代价立足于乱世之中。你不让我活,那我只好和你拼命,这不仅是老张出身草莽的原因,更深层次的是他当时已经放眼称霸全国了,当一个人即将拥有所希望得到的一切的时候,有人拿刀逼着你回到起点,这种事老张肯定要拼命的。
如果按当时张作霖在东北的军事实力来说,他的实力不在任何势力之下,反而因为占据东北和东南富庶之地多达九省,并且日本人援助给老张的军工厂数量也是全国最多的,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堪称军阀中最强。
但如果与日本撕破脸来硬的恐怕张作霖最应该怕的是北洋军和其他地方军阀在背后捅刀,并且他们一定会这么做,这是由军阀们的天性使然。对于日本而言军力直接碰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以继续扶植其他势力联合绞杀张作霖,这也是为什么张作霖和日本人经常互相扇嘴巴子又常常相互喂甜豆的原因。因此,老张跟日本人硬磕最后的结局可能不会改变。
说到这里我再引申一下小张(张学良),正因为小张同学没有他爹的城府和魄力,虽然也算出身行伍,但最终也脱离不开一身书生习气,在日本人灭了张作霖想要扶持小张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和他爹不同的道路:改旗易帜。最终将几十万东北军撤出关外,拱手交给了老蒋,日本人顺手入侵了东北,这直接让老蒋面对巨大的国内舆论压力,要求老蒋抗日,小张为了挽回自己一枪不放就丢了东北的罪名而选择羁押老蒋,最后逼迫老蒋联共抗日,这一历史性事件直接让我党在最艰难时期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也是小张之后直至今日都在我党中有不错口碑的原因。